再生材料首入政府工作报告 再生塑料行业“开启新篇”!

新浪财经  2025-03-14 17:13

来源:市场资讯

导语

近几年我国再生塑料行业供需增速放缓,价格水平不高。然而,作为政策引导性行业,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,国内外相继发布一系列政策,再生塑料发展进入转变期。今年再生材料首入政府工作报告,行业发展迎来机遇。

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 “大力推广再生材料使用”,并明确到2025年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年产值目标达5万亿元,结合去年组建的百亿央企集团,可以预想我国再生行业发展或迎来跨越式进程。然而,虽然前景很美好,但当下再生塑料行业自身存在一些不足,行业发展并不顺利。

再生塑料种类繁多且质量不稳定

根据毛料来源的不同,再生塑料分为再生PET、再生PE、再生PP、再生硬胶、再生工程等多种类型,其中再生PET、再生PE和再生PP占比达到80%以上。再生塑料质量普遍存在不稳定性,主要是因为:

1.来源多样:再生塑料的原料可能来自多种渠道,包括各种废弃塑料瓶、包装袋等,来源的不同导致原料的质量参差不齐。

2.加工工艺影响:不同的加工工艺会形成不同品质级别的再生塑料。加工工艺包括破碎、清洗、熔融、挤出、切粒等环节,任何环节的操作不当都可能影响再生塑料的质量。

3.收集与处理:收集过程中掺杂的杂质、处理过程中清洗不彻底等都会直接影响再生塑料的质量。

4.检测与控制:市场中对于再生塑料的质量检测力度不足,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,这也使得再生塑料的质量控制变得更加困难。

IMG_256

近几年再生塑料价格水平不高,导致盈利水平偏弱

自2018年以来,再生塑料价格基本呈现跌-涨-跌态势。以再生PE为例,进入2018年,新旧料价差逐渐缩窄,受新料“天花板”的压制,再生PE价格上涨遇阻,并在高位震荡。然而,2019年再生市场遭遇新旧料价差偏窄、进口再生颗粒数量增加及需求减弱等因素影响,价格进入下滑通道。2020年上半年需求偏淡加上新料价格下滑,新旧料价差偏窄,市场交易缓慢,因此价格延续下滑态势,并降至近几年最低点。下半年,随着需求回温及新旧料价差拓宽,价格回升,且上涨态势持续至2021年。进入2022年,在高成本支撑下,价格整体居高位。2023年强预期与弱需求博弈,价格震荡下滑。进入2024年,需求释放力度有限,供应压力增加,尽管成本居高不下,但价格重心下移。2025年至今,供需处于偏宽松状态,价格上涨阻力较大,窄幅震荡为主。截至3月13日,高压白透一级颗粒主流商谈6400-6600元/吨,较上月持平,较去年同期上涨50元/吨。由于颗粒价格水平不高,再生厂家盈利微薄,因此操盘难度较大。

IMG_256

再生塑料产量增速放缓

目前我国前端回收体系不健全,废塑料回收率不高,加之业内规模型再生厂家数量不多,加工处理能力有限,以及近几年需求偏弱,因此再生塑料产量增加缓慢。据卓创资讯统计,2024年产量较2023年增加2.49%,但增幅相较2021年减少7.37个百分点。

IMG_257

再生塑料需求支撑力度有限

受国内外相关政策指引,再生塑料消费量在逐步增加,但近几年由于受到大环境的影响,比如,房地产竣工面积同比下滑和基建投资增速明显下滑等因素,消费量增速放缓,相较供应,需求跟进不足。2024年再生塑料表观消费量较去年增加3.67%,增幅相较2021年减少5.20个百分点。

IMG_258

受政策指引 再生塑料发展迎来机遇

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增强,以及各国和地区对于塑料污染问题的重视,再生塑料环保属性增强。近几年受国内外相关政策引导,如,欧盟的《车辆设计循环要求和报废车辆管理条例》提案(ELV提案)、《包装和包装废物法规》、德国《2050年气候行动方案》、欧盟碳边境关税政策法案;日本的绿色投资协同技术创新推动零碳转型;美国的清洁能源革命和环境正义计划;中国的碳达峰、碳中和,再生塑料应用目的和使用群体发生较大变化。再生塑料使用目的由降成本转为降成本、降碳,且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(欧莱雅、高露洁、百事可乐、联合利华等)承诺使用再生塑料。

受需求推动,再生塑料行业在发生较大变化。具备GRS认证,全流程可追溯的再生塑料颗粒交易价格接近甚至高于新料,打破了大众对再生料价格低廉的认知,并且由于利润丰厚,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。我国作为全球再生塑料主产国和主销国,再生塑料行业也迎来转变期。去年组建的百亿央企集团将利用资金和技术优势,改变我国再生塑料传统发展模式,行业集中度将得到提升,废塑料回收率不断提高,市场规模也将扩大,整个行业将往规范化、规模化方向发展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再生材料,再生行业的关注度空前提高,受政策指引,预计未来我国再生塑料行业发展转变速度将加快。

文|随杰

来源|卓创资讯

 

首页    最新资讯    再生材料首入政府工作报告 再生塑料行业“开启新篇”!